報告題目: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精準藥物設計及新冠藥物研發應用
報告時間:2022年8月14日(周日)下午4:00
報告地點:綜合樓102會議室
報 告 人:魏冬青 教授
報告人單位:上海交通大學
報告人簡介:
魏冬青,男,長聘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上海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及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,Nature-Springer期刊“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-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”主編(科學院2區), 高被引學者。長期從事生物信息學,生物體系的分子模擬,藥物代謝與個性化藥物, 疾病與生物標志的精準模型,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,蛋白質相互作用與識別, 蛋白機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。主持國家重點研究領域項目,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。發表SCI文章600篇,主編專著9部,引用超過1.2萬次,H因子62。中國交叉科學學會副理事長,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大數據應用評估與保障專業委員會副主委,中國運籌學會計算系統生物學常務理事。獲得橫山亮次獎、中華醫學二等獎、計算機協會自然科學二等獎,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上海市優博導師稱號。
報告摘要:
我們開發了多種分子模擬與AI藥物設計軟件,構建中藥有效成分,細胞色素P450酶多態性基因型-表型相關性等數據庫。把圖學習、深度神經網絡、 深度隨機森林、貝葉斯等 方法開發了統計預測模型以及基于web的軟件工具并應用到小分子藥物與多靶標以及蛋白機器的關聯,藥物構效關系,藥物代謝以及毒理和基因表型相關性的研究中。 開發了多靶標藥物篩選、SNPs及ADMET 在線預測平臺, 并將其應用到各種典型體系,對個性化藥物用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。通過超大規模的高性能計算和虛擬篩選,我們發現花椒有效成分WGX-50有可能作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候選藥物,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了WGX-50在治療老年癡呆和皮膚年輕化的用途。 最近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信息學研究, 發現了中藥有效成分山奈酚具有抗新型冠狀病毒作用,其IC50~34。通過超算篩選出了一個新冠病毒的有效多肽抑制劑——人腸防御素5。該多肽抑制劑通過掩蔽受體, 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(ACE2)抑制新冠病毒(SARS-CoV-2)突刺蛋白對人黏膜細胞的侵襲,從而阻斷新冠病毒傳染途徑,并與陸軍軍醫大學合作開展實驗室驗證研究,論文發表在 Gastroenterology之上,被列為“Faculty Opinions”推薦論文,并由德國基爾大學的免疫學專家Jens-Michael Schr?der教授進行點評,評論指出了該項工作給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提供全新途徑—既可以使用HD5作為治療藥物,也可以通過刺激內源性HD5的合成來預防或治療。
邀請單位: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,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,醫學院